日韩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日韩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新聞資訊>>行業新聞

新聞資訊

草原:全球狀況與保護利用熱點

發表時間:2018-07-09 閱讀量:3207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502.jpg

    草原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是僅次于森林生態系統的陸地第二大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皮膚”。草原不僅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而且極具生態重要性,自然景觀壯美,人文景觀富有地域特色,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人類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人類發展史中,草原的生產屬性一直強于生態屬性,導致大量生長良好的草原被改為農用地,剩下的通常是土壤、植被質量欠佳且面臨過牧威脅的草原。此外,人類定居點增長、荒漠化、火災、草原破碎化、外來物種入侵等,也是草原面臨的主要威脅。因此,世界各國普遍關注草原的可持續發展及其對環境、社會、生態的作用,強調草原的保護性利用。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516.jpg


什么是草原?


      在草原保護利用中,最大的障礙是缺乏統一的草原定義,導致無法制定實施有效的草原保護利用政策。由于草原界線難以確定、缺乏一致的冠層結構、更易受到干擾而改變生態特征以及草原分布區廣泛多樣,草原的定義可謂是多種多樣。從字面上理解,草原是以禾草為優勢植物的生態區,然而事實上草原的含義更為廣泛,包含了一系列生態植被類型,如林木、沙漠、苔原和濕地等。因此,在草原的概念中,多強調以禾草為優勢植被且缺少林木的特征,但也指出草原包含草的全部生長形式,包括禾草、窄葉草和寬葉草。因此,從技術層面上看,“雜草地”可能是一個更為確切的稱謂,然而鑒于禾草是草原最典型的組成部分,“草原”一詞更為普遍使用。綜上所述,有學者將草原定義為以草本物種為優勢植被組成的生態系統。還有學者將草原定義為草與灌木混合生長且交替成為優勢物種的生態系統。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525.jpg


 全球草原資源分布在哪兒?

     根據世界自然研究所的數據,世界草原(包括生長有非木質植被的稀樹草原、樹林、灌木、苔原等)主要分布在森林和沙漠的中間地帶,總面積為52.5億公頃,占全球陸地面積(格陵蘭島和南極洲除外)的40.5%。草原在各大洲的分布并不平衡,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所占比重較大,歐洲最小。草原面積前10位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俄羅斯、中國、美國、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巴西、阿根廷、蒙古和安哥拉。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531.jpg     

      全球草原根據分布區位可分為熱帶草原和溫帶草原。溫帶草原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北美中部、南美阿根廷等地,那里氣候夏熱冬冷,年降水量為150毫米-500毫米,多在350毫米以下。歐亞大陸草原、北美大陸草原和南美草原是最重要的溫帶草原。其中,歐亞草原包括亞洲草原和歐洲草原,主要分布在哈薩克斯坦,蒙古,中國的西北、內蒙古、東北大平原北部,東歐平原的南部。北美大陸草原從加拿大南部經美國延伸到墨西哥北部。南美草原稱潘帕斯草原,主體部分在阿根廷。南非則是非洲溫帶草原的主要分布地。

      熱帶草原又稱熱帶稀樹草原,通常分布在熱帶雨林和沙漠之間且雨季降水在300毫米-1500 毫米的地區。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熱帶稀樹草原分布區,草原面積約占非洲陸地總面積的40%,主要分布在北緯10°-17°、南緯15°-25°之間以及東非高原的廣大地區,大致呈馬蹄形包圍著熱帶雨林。此外,南美洲、澳大利亞和印度也分布有熱帶草原。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536.jpg

 保護利用熱點問題有哪些?

      世界草原資源保護利用主要聚焦五大熱點問題,即:草原可持續發展和利用、草原生物多樣性保護、草原應對氣候變化、草原旅游與休憩、草原權屬與管理。

      草原可持續發展和利用 草原是肉類食品和乳類食品的主要產區,也是羊毛和皮革類產品的主要生產區,同時還是野生食草動物的繁殖地、遷徙地和越冬地。因此,在世界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草原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其中畜牧密度和草原對畜牧業的承載力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542.jpg

草原生物多樣性保護 草原生態系統為大量動物提供了棲息地,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因此,建立草原保護地,保護草原植物和動物,是世界草原保護努力的普遍方向。區劃重要區域、保護重要動物棲息地、減少基礎設施建設和畜牧業發展對草原的不利影響、監測外來物種對草原的破壞和影響,是當前草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重要議題。

草原應對氣候變化 草原是最易荒漠化的地區,同時也是碳儲存的重要地區,每公頃草原的碳儲存量為123噸-154噸。因此,草原在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草原改變為農地、住房、基建用地等,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547.jpg

草原旅游與休憩 草原不但擁有壯美的景觀,還是開展狩獵活動和休憩活動的主要場所,一些草原還別具宗教、歷史意義。因此,草原作為一種富有特色的旅游資源,為當地創造了收入與財富。然而,草原旅游與休憩引發的草原資源退化問題令人擔憂。

草原權屬與管理 由于缺乏適當的法律框架,經營草原的牧民自身的長期權益得不到保證,普遍存在開展短期放牧活動的情況,極易產生過牧現象。因此,如何清晰明確牧民的權屬、促進開展有效的草原保護行動,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551.jpg

如何保護利用與管理草原?

長期持續的政策支持是草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各國經驗表明,草原保護政策的長期性和延續性是保證草原保護性利用的重要基礎條件,有利于促使草原所有者進行長期規劃設計,促進草原和草原畜牧業長期可持續發展。例如,美國草原保護政策執行時間都很長,退耕(牧)還草項目(CRP)、放牧地保護計劃(GLCI)、環境質量激勵項目(EQIP)這3項重大政策分別從1985年、1991年、1996年起開始實施,直至今日依然有效。加拿大自1935年開始根據《草原農場復興法》推行社區牧場計劃,一直到2012年宣布撤銷草原農場復興管理局(PFRA),將聯邦政府管理的牧場逐漸移交給省政府,一共持續了77年,不但提高了退化草原的生態價值,而且還提高了土地生產力。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600.jpg

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促進草原精細化和數據化管理

      草原的保護性利用離不開科技的支持,為了合理利用草原,提高草原的生產力,各國非常重視草原科研及成果轉化,利用遙感等信息技術監測草原資源及自然災害,保證草原的可持續利用。巴西鼓勵草原科研機構面向企業需求,由農場主或私人公司提供科研經費,根據農(牧)場主或私人公司在生產和經營中面臨的關鍵性技術難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保證科研成果能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美國從空間維度對草原生態和資源狀況進行了進一步細分,建立了全面持續的監測體系,利用扎實細致的草原管理基礎數據,為加強草原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英國利用草原科研機構的檢測數據,定期出臺草種推薦清單,幫助農場主選擇適宜的草種進行生產,提高草原生產力。加拿大根據科研成果,實施分類管理經營,針對不同類型的草原實施不同保護措施,有力保障了草原的保護和利用。

微信圖片_20180709110605.jpg



欧美日本日韩aⅴ在线视频
日本公共厕所www撒尿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熟妇丰满肥白大屁股免费


日韩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